《金刚经》第21集

慧利 2024年8月24日07:23:54
评论
59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布施,以舍悭贪为功德。下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一样,都以断烦恼为目的。无论修行那个法门,烦恼年年在减轻,这就是有成就。烦恼减轻的表现,是贪嗔痴慢越来越淡薄,心地越来越清净。这就符合【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的标准。学佛修行如果越修越烦恼,那一定是理论方法出了差错,要及时找出问题,不能将错就错继续往前混。理论错了,是求神通求感应,将修心养性、纠错向正抛弃了;而方法错了,是强扛自己扛不动的难行道,最后被累倒在半路,不知何去何从,南辕北辙走向歧路。
佛家教学人的理论是断恶修善,去妄归真,没有教我们求神通求感应。神通感应能不能求来?求来的都是魔障,魔就喜欢钻修行人这个空子,变作佛菩萨的形象诱惑修行人杀盗淫妄,走向深渊。从古今学人修行成就的经验来看,84000法门,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为最安全、可靠、出力少而成就高,那我们就选择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用阿弥陀佛圣一念制万念,念到心地清净,六度万行都在其中。末法时期善知识少,魔障多,只有净土法门契合大众的根性,选择净土一法修行,当生成就的概率很高。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住色布施的色,是着相:我做了多少好事、布施了多少钱出去,给佛门造了多少寺院庵堂,对此念念不忘,以此为资本到处炫耀,失去了修道的清净心,这种心态是出不了轮回的,他有浓厚的名利心在其间。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造了不少寺院供出家人修行,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梁武帝护法的事实,梁武帝为此感到很自豪。
见了达摩祖师以后,半炫耀半讨赏的问达摩祖师:大德,我如此护持佛法,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不谗媚权贵,实话实说:并无功德!梁武帝很不解:这西域来法师为什么这样看不起我?我问了很多出家人,人人都夸赞我功德大,他怎么说我并无功德呢!因此,梁武帝很生气,对达摩祖师很不客气,一句送客,就将大善知识赶出去了,这就是着相、住色布施。自己的傲慢习气并未减轻,禅定功夫不到位,即便是佛门的大护法,充其量修了一点轮回痴福而已。相传梁武帝死后生天作了天主,这个福报不小,但福尽以后怎么办?这可是个头疼事。
哪梁武帝造寺建庙护持出家人,到底有没有功德?他将功德与福报分不清楚,功德是断除了烦恼以后的清净境界,福报,大家都知道的。很多有大福报的人干出的糊涂事不少,甚至祸国殃民,夏桀、殷纣、周幽王这些人就是例子。达摩祖师敢说真话,不怕得罪权贵,梁武帝问什么他回答什么,以此警觉梁武帝,不要贪求六道的痴福,要以出轮回成佛道为修行的目的。可惜梁武帝没有参透其中的玄机,还发火动怒,正所谓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达摩祖师说他没功德,他果然没功德。他如果问达摩祖师,他所做的一切得福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会告诉他:得福很大很大。我们要分清楚,功德与福报是两码事。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前面佛说了不住色,这里接着说不住声香味触法。六尘烦恼是大困扰,修行的真功夫就是转尘为净、转识为智。色声香味触法,色尘对大众的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已经说的太多了。眼贪美色,耳听美言,鼻贪香息,舌尝美味,身贪顺受,意贪顺境,六根接受六尘境界,变现出三途六道,贪得越重,活得越苦。我们口口声声说出苦,从那里出?转六尘为六智!断杀盗淫,修戒定慧。这是一项强大的造圣工程。从那里着手?守持五戒、落实十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具体如何说?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二十一集,二0二四年八月十六日。

历史上的今天
8月
24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