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26集

慧利 2024年7月19日18:42:54
评论
51

《心经》讲记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粗的烦恼,虽然人人能感觉到,但不知道这是错误,更不及时纠正,导致了烦恼越来越重。因此,我们生生世世轮回于六道,漫漫长夜没有天亮的时候,受苦无穷无尽。现实正是这样,世间人对五欲六尘的享受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杀盗淫妄,几乎是现代人的价值取向,人们不认为这是烦恼,反倒顺着烦恼习气继续下滑,日子自然越过越苦。社会大众普遍认为人活一世就是为了功名利禄、享受生活,没有了这个目标,人们也就没有了向前的动力。
意识不到自己活在烦恼当中,盲目的加重烦恼,最后,因果不饶人:烦恼越深,生活环境越痛苦,痛苦到陷在地狱出不来还不知道为什么,这就可悲了。自从有了人类,圣贤教育就随之而至,可惜人们不遵守圣教,辛辛苦苦修来的人身很快就丢失了。不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自性德能就发挥不出来,苦难就没有尽头,缘于六尘烦恼引发众生互相残杀、伤害,彼此都不肯放过对方。
人与人遭遇在一起是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其他众生与人也是这四种关系,佛圣慧眼所见,劝大众互相放下仇恨,转世缘为法缘,严持五戒。落实十善,共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修持,无始至今的隔阂到此就解开了,无债一身轻,诸种界限就自然消失不见。六道众生,人类仅能看到畜牲,其他四道都见不到,这就是人的眼界,仅此一点功能。而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佛在《无量寿经》上说,下下辈往生极乐世界者,就能自由自在的到一切诸佛世界去度化自己的有缘众生,说明他们没有了界限的约束。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则是法性身。对治一切烦恼,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来得最快、往生到极乐世界断得最快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何为无明?明与暗是对立的,明是清净无染、智慧当家,处理问题中正平和;无明是暗昧、愚痴,佛将众生的烦恼归为三大类:见思、尘沙、无明。凡夫众三大烦恼都在,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但未断尘沙烦恼与无明烦恼,他的智慧德能有限,菩萨断了尘沙烦恼但未断无明烦恼,还未完全回归自性,到了佛果位,三大烦恼才算断干净了。
由此可见,见思烦恼最重,尘沙烦恼次之,无明烦恼最轻。虽然轻,但它对菩萨成佛所产生的障碍却不可低估。见思烦恼,又名执着烦恼,即固执己见,将错为对。见思,顾名思义,见,是看错了,思,是想错了。凡夫众不都是这样吗!左右我们身口意三业的是六尘烦恼,凡夫众起心动念、抬手动足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的指导思想错了,眼睛朝错误的地方去看,不肯正视,行动那有不出差错的!对杀盗淫妄习以为常,这是轮回的根源。这样粗重的烦恼任谁都觉得不好,但境界现前,人人都恒顺了烦恼习气。
尘沙烦恼的尘沙,是细的意思。见思烦恼是石块,尘沙烦恼则是碎末,没有那么严重,但还是烦恼,见思烦恼与尘沙烦恼断后的境界,即我们通常说的阿罗汉、菩萨。四圣法界的大众一样有烦恼,但比六道大众轻多了。无明烦恼,那是石头块与沙子都清理干净了,留下了一些微尘,如此微尘,我们感觉不到的,八地以上的菩萨知道。虽然外界如何神话八地菩萨,但他知道自己的家底:尘尚未尽,还不干净。这些微尘看起来不要紧,但他的智慧德能就停留在这里上不去,遇到大难题就是解决不了。
《西游记》上有个情节:真假孙悟空,力量神通不相上下,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也辩不出孰真孰假,闹到佛祖跟前,佛一眼就看出机关:外表看似一样的两个众生,一个为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受尽了磨难,无名利之心;而另一个同样得天独厚,禀日月精华修成灵精,但欺世盗名、混迹僧团,如来慧眼独具,看到了他们心灵深处。为什么大菩萨们识别解决不了在这个问题?他们自身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处在同一个境界,谁也看不出谁的缺点。佛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让我们断尽一切烦恼。无无明,是烦恼断尽,无明尽又是什么意思、修行,如何做转暗昧为清明?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心经》讲记第二十六集,二0二四年七月十五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