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23集

慧利 2024年7月19日18:41:46
评论
69

《心经》讲记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我们再探讨【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有界限就有烦恼,无界限就无烦恼。佛境界无边无际,佛的德能则无量无边。眼界,是看不深不远,鼠目寸光;意识界,是心胸狭窄,没有气量。如此通俗的说出来,根性再差的人也明白了修行是怎么回事,对高级阶段的般若诸经就不难参了。佛法传到中国以后,译经的大德们都很慈悲,尽量用一般人能听懂的语言给后学留下作品,般若时的诸经也不例外。
眼界与意识界都是妄想、分别、执着三大烦恼的产物,佛家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这里我们是不是深深体验到了三界是虚妄、是烦恼?确实是。释迦祖师般若时说法,主要听众是菩萨、阿罗汉,就说明菩萨与阿罗汉的境界也有杂染,只不过阿罗汉比三界凡夫轻、菩萨比阿罗汉轻而已。未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与菩萨也有不得己的时候、也有仿偟与苦恼,虽然菩萨、阿罗汉力求向正,不给自己犯错的机会,恒顺智慧而不恒顺烦恼,学好容易学坏难,但烦恼习气尚未断尽,还不能离开佛。
而凡夫众,顺着杀盗淫妄、六尘烦恼走下坡路,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所以,释迦佛一世说法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因为座下弟子没有这样烦恼就有那样烦恼,大众被烦恼困扰着,向佛提问的不停,佛如何能不解答弟子的提问呢!凡夫众,我们不当般若的根性,达不到阿罗汉与菩萨的境界,但大众迫切希望成圣成贤。《心经》与《金刚经》,在中国很知名,说明人们渴望般若智慧。
佛在这里提示我们【无眼界,也无意识界,】就是让我们端正身心世界,眼,代表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意识代表心灵。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转前五识为所作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最后,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乃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用什么方法转?我们是末法凡夫,就不要选择高难度的禅、密二宗了,就选择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妙法。其实,释迦祖师一世说法都是围绕着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而长说短说,不但劝凡夫众如是,劝阿罗汉菩萨亦复如是。
原因,我们已经说的太多了,在这里说一说也不怕大众耳朵听出老茧来:三辈九品的往生众,菩萨念佛生实报庄严土,阿罗汉生方便有余土,六道众生生凡圣同居土。到了极乐世界,三辈大众的进度都一日千里,非常快速。未往生前,菩萨众需要数百大劫方可回归佛果位,到极乐世界只要刹那间;阿罗汉需要数千劫回归佛果位,到极乐世界也是刹那刹那间,比菩萨慢一点;下下品往生的五逆十恶凡夫众花开见佛也不只不过短短十二大劫,看看成佛快速不快速!这在常人想都不敢想。
转识成智,我们就靠这句阿弥陀佛圣号收摄身口意三业,佛号念久了,六根自然清净。不信,我们观察那些一句佛号念到底、雷打不动的修行人,看他有没有说是道非、到处闲逛、讲吃穿的时间?给他个高官厚禄他都无心营求了,何况让他攀缘去做!世味没有法味浓。释迦佛说净土之外的其他法门那是恒顺大众的喜好,无可奈何之举,如果我们一听就信、一信就行,老老实实受持五戒、落实十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佛就不说其他法门了,万法归一,84000法门的修行众依照佛圣的指导,最后还是依靠临终十念阿弥陀佛圣号得以成就。这则宝贵经验,佛说了无量次,但众生善根福德因缘不够,就是听不进去。
佛在《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探讨般若诸经,目的当然也在促成大众往生极乐世界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是凡夫当中的凡夫,不能跟欲界六天大众比较,更不能跟色界、无色界大众比较,人家选择高难度法门还有可能修出三界,证个初果二果三果,我们只有往生极乐世界一条路。阿罗汉菩萨不去极乐世界,最低限度人家不会堕三恶道,功夫退转有限,我们就惨了,搞不好一个错误的念头与错误的行为就将自己拉下去,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往生极乐世界是我们不堕恶道的保证,也是我们成就佛果的保证。下面,我们讲个故事听一听,大家心里就有数了。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心经》讲记第二十三集,二0二四年七月十二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