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17集

慧利 2024年7月19日18:37:51
评论
81

《心经》讲记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一开始就说,观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一个照字,就体现了佛境界上的清净平等:色空不二,怨亲不二。如若我们参透了这一点,就利用现在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功能行菩萨道。别的做不了,专精念佛管理好自己,这人人能做到。我们以清净心念佛,每一句佛号都在给虚空法界增添正能量,怨亲都得度了。而用五戒摄身,则是世间大众的师范人物,谁敢小看这样的修行人?这样的修行众,从外表看,他是个普通凡夫,但他善巧运用五蕴为一切大众服务,就是佛在这里所说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在修行路上,我们以佛圣为楷模,以凡夫身做佛事业,就从现在就开始。修行,不是修得奇奇怪怪,而是将烦恼转为智慧。如此,就做一个正常人,不要用苦行标榜自己,到处宣扬自己修苦行,这种行为就是名利心在作怪,本来就错了。悉达多太子苦行学道,开始不进饮食,但太子很快就发现这样行不通,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的修行成就。修行用功,要劳逸结合,而修行功夫,是伴随着人生的阅历一步步向上的。急于求成,想一下子直取佛果,这不可能。
由此解释色与空,色是工作,空是休息,休息与工作是平等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妙理遍及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不知道佛家的空理到底是什么,佛在这里解说了,佛家的空理,就是不执着不分别不妄想,将心安住在道上。诸法空相,是佛对一切相不执着、不分别、无牵缠,虽有却空。就算佛圣示现作大梵天王,度化众生的工作完成了,马上舍弃王位,无牵无挂,干净利落,凡夫众也要学作这样。
当年,悉达多太子舍弃王位出家学道的时候,印度各国的政坛一片唏嘘,都为这个年轻人感到惋惜。可是,十几年过去以后,各国的领导人都归依在释迦佛座下,佛陀成了各国大众最受欢迎的教育家。而佛教的精华广为流传,佛的法运有12000,这更是在俗的王候将相无法想象的。空,是佛圣视名利是非如同过眼烟云,事实上这一切就是反复无常,朝秦暮楚。在无常的诸法当中确实存在着不生不灭的恒常,只是凡夫众肉眼凡胎发现不了而已。什么呢?伦常道德。
伦常道德就是自性,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永远存在的。我们经常所说的修道,修的就是这个。人的身口意三业如果偏离了伦常道德,就是失道。中国古人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就是安住于伦理道德,恒常不灭的佛境界;而失道,就是众生的生死频繁,流浪奔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自性本具的地水火风空见识,佛圣将之运用自如,普度众生;凡夫众却糟蹋了自性德能造诸恶业。
同样是不生不灭,佛圣永远处于祥和安静,众生却死此生彼,受尽了苦难。由此,我们就明白了学佛修行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自己永远解脱苦难。修行是给自己修功德,不是给别人修的,掺不得假。而佛圣的戒律与经教,绝不是佛弟子遵守、而其他人就不必要遵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每一次大的战争与自然灾难造成的损失与人员伤亡,其惨烈场面,我们看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不修道不行!任着烦恼习气行事,杀盗淫妄,就自然形成了怪圈:众生之间讨命讨债,永不停息,果报都是自作自受。
凡夫肉眼看到世间的杀戮,觉得被杀的人与动物很可怜,而佛眼观之,只不过强者转弱、弱者转强,互相杀伐而已,从生生世世的因果来看,没有谁是无辜的。不依圣教修学,一味的贪图六尘享受,不肯放过对方,轮回就永远没有尽头。佛境界是不生不灭,凡夫的境界同样是不生不灭、佛化现千百亿身,凡夫也轮回变化千百亿身,但佛圣是乘愿度化众生,凡夫则是受业力支配,不是杀生吃肉、纵情声色、坑蒙拐骗,就是被他人残酷折磨。不受圣贤法化,背道而驰,受苦的终究还是自己。能遇到佛法且能依教奉行,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这预示着我们的苦日子到头了。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心经》讲记第十七集,二0二四年七月六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