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641集

慧利 2023年11月27日16:26:02
评论
139

《楞严经》卷十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
这个『化理不住,运运密移』,是身体从小长大,由老及衰。这段经文,佛告诉我们,人的衰老变化,是妄念促使的,但众生从未意识到,从不停止妄念,随心所欲,加速了老死的到来。
白天,我们念头一个接一个,引发身口造种种业;夜晚,念头仍未停息,在大梦深沉当中该造什么业还造什么业!杀盗淫妄,从未中断!身体就跟着念头慢慢的变化衰老!有的念头自己能感觉到,但大多数念头自己感不到。如同流水,水流慢的时候,人们感不到水在流,但水事实在流动不息。
我们能感觉到的念头,都是粗重的,轻微的念头自己不知道。人从出生那天,就看老一辈的样子,与同龄人相比较,思维模式就定格在生老病死的范围,所以,他的身体到某个年龄该长成什么样,前面都有例子供他学习,他到时候就长成这个样子。说到底,还是思维决定了身体的成长与衰亡。【甲长发生】,是成长;『气销容皱,』是衰亡。佛总结说,众生,生于妄念而死于妄念,这是幽隐第四妄想。 幽隐,即不知不觉。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 ;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薰,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 ,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 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这段经文,佛说众生的意识形态虚妄不实。『精明湛不摇处,』即自性德能不生不灭,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永恒存在。因此,众生所见所闻所知所觉,都存在意识当中,重重叠叠,不会消失。
而众生感觉到自己只有一生,否认有前生与后世,不承认佛的因果说,断章取义,不肯觉悟回头,断恶修善。佛说,意识当中落谢的记忆,虽然记不清了,缘熟的时候自然显现出来,由不得你不承认是自己亲自经历过的!就跟很多年前看到某个动物或人、或物,因为不关自己的事,看过说过就忘了。但这个印象却永远存储在意识当中,经过若干年以后,偶然又遇到这个人或物,就能认识他!眼前的境界能引起往事,见闻觉知不生不灭。这不是谁用心机,而是自然而然。
『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六根互用合开,即六通功能出现,表学人证阿罗汉果了。【妄想无时得灭】,是见、闻、嗅、尝、觉、知六用不正,跟着妄识造诸罪业。这种错误的作派,一直到证得阿罗汉果才停息。佛在多部经中都提示学人: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千万不要相信自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众生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浓厚的恶习无处不在、遍布见闻觉知!想错了也做错了,因此,佛说,众生的意识虚妄不实,这是第五妄想。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 ,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五受阴,就是五阴,佛说,它由妄想衍生出来!我教众生灭妄归真,断杀盗淫妄、五欲六尘、贪嗔痴慢,用84000法门摄心正念,以恢复自性清净!
佛说:阿难,我再答复你的另一个提问:你问色受想行识,以何为界,其实我在楞严第二会就说了:色与空对立,大众产生出色的边际;触与离对立,有了受的边际;记与忘对立,有了想的边际;灭与生对立,有了行的边际;所作所为落下的痕迹,隐显之处,就是阿赖耶识的边际!众生就活在矛盾、对立当中!看似五阴各有界畔,其实是互相牵连、浑然一体,不是独立的!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六四一集,二0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