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416集

慧利 2023年4月16日09:27:19
评论
192

《楞严经》卷六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 ,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 ,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邪教害人非同小可,不但从身体上毒害信众,还从精神上麻痹信众,双重欺骗,罪不可赦!佛陀住世当年,为了防止邪外仿冒佛弟子,规戒非常之严!佛弟子在当时绝对不接受钱财供养,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老百姓都知道。所以,一旦有人仿冒佛弟子骗人财物,老百姓马上就识破了他!僧团大众的真实功夫,在社会大众心中形象很好。
佛说:【我教比丘,循方乞食 ,令其舍贪,成菩提道】。循方乞食,即托钵化缘。僧团大众生活需求很有限,接受信众的供养,仅限四事: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出家比丘不碰钱的。为了防犯比丘起贪心,包括日中一食去托钵化缘,每人也只能托七家。七家托拖不到,那就是自己福德不够,要好好反省,不能无限度的托下去。
僧团的一切规戒,都围绕着断贪嗔痴、修三无漏学而展开,因此,凡是剃度在佛陀座下的弟子,功夫只进不退!今天,我们既然进了佛门,不严格要求自己,如何能修出真功夫!令其舍贪,这个贪,是贪心,贪不可长!人的欲望不加节制,欲壑难填,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我们只能在生活的各方面打压五欲六尘的污染,而不能放纵!放纵下去,如同脱缰的野马,势必沦为邪师!世间法的明白人都知道,人到无求品自高!而进了佛门,不但不想断除自己的毛病习气,而增长贪欲,就是佛在这里所说的群邪!我们对号入座,把自己好好检查一番,看我身上有没有邪气。如果有,赶紧断!能够意识到自己有缺点,当下觉察当下改正,这就是佛陀赞叹的上根利器!
佛不住世了,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越是乱世,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无量寿经》上,佛说,在娑婆乱世精修持一日,胜于在极乐世界修持百日。这并不是佛陀鼓励我们留在乱世不求生极乐世界,而是劝我们趁着自己还未往生到极乐世界,珍惜现在的修学环境,历事练心、提高道行。极乐世界是太平世界,考验修行人的机会并不多,而娑婆乱世处处是难关,闯过去,是圣人;闯不过去,是凡夫。只有贪心不断的减轻,菩提道上才能一路向上。
【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这个不自熟食,是不自己设立斋堂做饭吃,这太麻烦,还容易增加大众的味尘烦恼。有了自己的斋堂,就有了大众要求的口味:今天我们吃什么、明天我们吃什么,预先就打妄想,搜刮心思想着吃什么,心不清净了。随缘托钵,信众给什么就吃什么,去妄想、去分别、去执着,一举三得,成就快速。
但我们看到,现在的寺院都设有斋堂,这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清净心?如果会影响的话,佛教传到中国来,多少高僧大德都证果成就了!难道他们受影响了吗!中国僧人自炊,这是佛家恒顺众生。中国人德厚,尊师重教。僧人自炊,与佛陀住世当年的托钵制度并不冲突。这得从佛教传到中国的缘份说起。
佛教传到中国,是大汉王朝派重臣带着礼物到印度,礼请高僧大德来中国传法。西汉明帝元年,印度高僧带着佛的诸经,正式来到中国。他们的身份,在当时是国师,皇帝的老师。作为佛弟子的汉明帝,他住在七重豪宫,而让老师象叫花子要饭一样去沿门乞讨,这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那么,如何安置佛家的修行大众,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一六集,二0二三年四月七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