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149集

慧利 2022年6月14日19:48:11
评论
232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夏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就在帝舜正式通过筑坛禅让的隆重仪式,授权大禹为储君之后,朝中的商均力量大为不满,对大禹充满了敌意。鉴于帝舜住世,商均不敢发作,但隐患已经埋下,暴发是迟早的事情。【帝舜荐禹于天,为嗣】。这个荐禹于天,是向天地推荐接班人,大公无私,任人唯贤。所谓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一位光明正大的国家领导人,有勇气面对天地神明,没有曲私。心里有鬼的人,他不敢这样做!恶人最怕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露自己,更不敢面对青天起誓发愿。圣王当着天下人民向天起誓,鞭策自己,说到做到。为嗣,是选为接班人,不是让他作子嗣。就在任用大禹为储君十七年以后,帝舜驾崩苍梧。按说,诸侯人民拥戴储君登基,天经地义,可事实没有那么简单:大禹守孝执政的三年之间,商均数次闹事,逼大禹退位。商均自认为并不比大禹差,治理天下,肯定会超过大禹。到底孰优孰劣,天下大众心理有数。但商均在京城的势力很大,帝舜驾崩以后,没有人敢惹它。大禹不想将矛盾激化,就跟商均协商:现在,先帝三年丧满,京城与天下都让给你治理,我到阳城去生存,你看怎么样?商均巴不得这句话,连忙答应。【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大禹所往的这个阳城,是今天的那里呢?山西省南部,与河南省交界的一个小县城,很落后。当年属于河南省,阳城,又名夏阳。以后的夏王朝就立足于此,最早的下都就是阳城。回到阳成以后的大禹,过着归隐的田园生活,很闲适。他本来就无心帝位,九州治水,也只是为了挽救父亲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不图名不图利。辞归隐居的大禹气定神闲,每天教儿子读书习字,不再过问国家政事,悠哉乐哉,逍遥自在。
可是,他的归隐生活没有过上几年,事情就出来了:众诸侯与商均矛盾叠起,不服商均,都带着贡品来找大禹,礼请大禹治国。有的诸侯与商均打了数仗,商均大败,导致国库空虚,京都大乱。诸侯们对大禹说:您如果不挑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如何对得起先帝舜呢?难道先帝看到商均毁掉天下,就赞叹你高风亮节,情志安闲吗!现在,不是你回避归隐的时候!你得为天下负责任!先帝当年任用你,难道你忘了他的恩德吗!
就这样,大禹被众诸侯尊奉为帝,阳城就是新的国都。国家政权分为两派:一派是留在旧都翼洲的商均政权,另一派,则是阳城新都的大禹政治集团。两派力量互相对垒,分而治之。
大禹是治理天下的行家,不久以后,新都阳城远远超过了旧都翼州:各路诸侯前来朝供,全国的客商云集阳城,经济繁荣,人才济济。而旧都翼州呢?已经成了枯杨噪鸦的荒凉地,门庭冷落。商均政治集团失去人心,自动解散。商均沦为平民,为了活口,不得不亲自耕种,日子过的很艰难。全国的经济重镇转向河南一带,自后,夏王朝四百多年的江山,就在河南省延续下去。【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这个南面朝天下,是历代帝王特定的坐姿,又称面南背北。取意南为阳,北为阴,永远面对光明,处事光明磊落。帝禹的国号为夏。这个夏,取夏阳地名。华夏的来历,从帝禹起始。夏王朝都以姒姓称著。【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做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一百四十九集,二0二二年六月十二日。
历史上的今天
6月
14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