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114集

慧利 2022年5月15日08:22:38
评论
278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夏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wěi wěi )穆穆,为纲为纪】
这段史文,是太史公对大禹的简介,也是鼓励后人学习向大禹这样的优秀人物,不偏不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做人要有标准,学习圣贤做圣人,是每个人都必须力行的任务。无论我们身处那个社会阶层,日常行为,身口意三业,都要以圣人为标准。印度释迦氏说得好: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就是圣贤的行持。德才兼备,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本。没有道德做基础,鲧的命运就是反面教材。鲧与禹,父子两人,一个有才无德,一个德才兼备,因此,有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局。人生都有逆境,而德才兼备者,他会很快扭转逆境,峰回路转。相反,我们亲眼看到历史上很多地位显赫的人物,包括君主,命运急转向下者不计其数,这就是失去道德底线以后的必然结局。大禹的一生艰苦卓绝,善始善终。一生能做到善始善终实在太难了。而为人生立于不败之地保驾护航的,就是圣贤教育。要时刻修养道德,提高素质,向圣贤看齐。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这是大禹奉旨开始治水工作,贤臣益与后稷,是他的助手。摆在他们面前的工作非常艰苦。浩浩荡荡的洪水肆虐全国各地,在原始森林开辟山路,经常遇到野兽的袭击,困难重重。大禹与益,还有后稷吃尽了苦头。他们与广大民夫一起,吃住在工地上,餐风宿露。披星戴月,忘我的工作着。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诸侯,是各地方的领导人,在某地兴修水利工程,疏导患水,首先要与地方首领密切配合。百姓,是下苦力筑坝堤开渠道的民夫。这个兴人,是征招民夫。徒以傅土,这个徒,是人力劳动,傅土,是搬运材料。在当时,修筑坝堤的土石,要人工扛抬到工地上,很费力气。挖掘河渠的泥土,也要人工一点点转运出去,没有一样轻松活。而且,还要靠天吃饭,赶在大风大雨前面干完工程,与时间赛跑。工事紧要关头,三军将领与地方官员一齐出动,大禹自己亲临指挥,出力流汗,操心劳神,昼夜不宁。行山,是将大山开出道路。表木,是就地取材,砍伐山上的树木作建筑材料。定高山大川,是围绕着疏导洪水的需要,将高的地方加固,低洼的地方开凿渠道,让洪水顺着山势,顺利排放到大海中去。如此艰苦的疏导工程,遍及全国各地,这一处工程刚刚圆满,大禹与工程队员们打起行李,又到另一处去。长年跋涉,不胜辛苦。很多人干不下,偷偷跑掉躲起来,再不露面。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大禹则坚持到底,没有退缩。大禹是个明白人,知道帝尧让他担任司空,主管治水,是对他最大的信任。自从父亲鲧,因玩忽职守,贪污浪费,阴谋叛乱被尧舜二帝贬为庶人,发配边关以后,大禹与家庭成员,笼罩在阴暗当中抬不起头来。人们提到四恶的后代,义愤填膺,大禹与他的众兄弟走在街上,经常被人追打!人们听说他们是鲧的儿子,不问青红皂白,辱骂不休。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帝舜竟然让他担任司空!我们可想而知,大禹对帝舜有多感恩!他本来就是圣贤,不幸生在鲧的家庭,跟着父亲背够了黑锅,好不容易有了出头之日,是全家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大禹上任那天,他的生母亲自送他到任所,一路肺腑之言,让他精忠报国。所以,大禹对治水工作非常敬业,以报帝舜对他的如山重恩。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作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一百一十四集,二0二二年五月八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