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111集

慧利 2022年5月15日08:21:12
评论
246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夏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夏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这段史文,太史公开门见山,将禹王直称夏禹。禹王的真实名字叫作文命,寓意文德文德教命。文者,重伦理,守道德,命者,乐天知命,受命于天。禹,是谥号。

【禹之父曰鲧。】这位鲧,大家都很熟悉他。学过《五帝本纪》的人,都知道他是四恶集团首犯之一。鲧,是个有才无德之人。因为玩忽职守,耽误了治水大业,被尧,舜二帝发配羽山,永不录用。这位鲧,出身什么人家?他出生在帝王家族,属于王室成员。【鲧之父曰帝颛顼,】他是圣王颛顼帝的太子,朝中的著名人物,水利专家,担任司空数十年。颛顼之父曰昌意。鲧的祖父,是黄帝二太子昌意,昌意也是圣贤。那,往上继续推朔,鲧的太祖父就是黄帝。祖上三代,父亲,祖父,太祖父都是大圣人,按理说鲧的根基很好,所谓根红苗正,他怎么就这样不争气呢?听到鲧是三位圣人之后,我们都感到不好意思:这个人亵渎了上人,给上人脸上抹了黑,让人提到他就感到别扭。可是,我们也不能把鲧看绝了,为什么?他不争气,可儿子大禹是贤良:因为禹王流芳千古,人们也不敢过份说鲧的不是。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王,是黄帝的四世孙男。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这个曾大父,是他的太祖父。大,通太。昌意没有做帝王,鲧也没有做帝王,但他们并不是白丁,都是朝中重臣。

  
我们再看史文:【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这段史文我们并不陌生。在《五帝本纪》,我们学习过的。太史公记传禹王,首先提到治水。因为,禹王是以治水而闻名天下的。治水成功是他为天下大众所拥戴,后来登上帝位的政治之本。他的父亲是位水利专家。早在帝尧执政期间,天下洪水泛滥,成为全国各民族的头疼事。说起遍及天下的大水灾,洪水是如何暴发的?在这次洪水泛滥成灾之前,天下海安河清,滋润大地。为什么后来发生了洪水呢?这要从我们国家的地势说起。就中国的版图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因此,黄河与长江两大水流的源头,都出自巍巍昆仑。水源从昆仑山下而流出,一路流向东南,途中被巴彦喀拉山脉一分为二:一曰黄河,一曰长江。黄河曲曲折折流经北方诸省,归于勃海。而长江呢,弯弯曲曲流经南方数省,归于黄海,东海与南海。天然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昆仑山水普遍滋育华夏九州。万万年如此,从从未改变。可是,在帝喾晚年,水灾就频仍发生。为什么流淌滋育天下苍生的黄河与长江发生变异,造成水患呢?这里有个神话故事,叫做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水流失去了自然渠道,无法流归大海,反而吞噬大地,淹没人间。当然,以共工个人的力量破坏天地的平衡,这诚然不科学。但在帝喾晚年,与尧舜二帝执政期间,四恶集团把持朝政,荒废国事,百业凋零,这是事实。其中包括各地的水利维修工程,也在荒废当中。所谓蝼蚁之穴,可毁大堤。黄河长江各支流的堵塞,波及主流,这是完全能推测来的。说到底,这次史无前例的洪灾,还是人为灾难。那,朝廷在大禹之前,有没有重点处理水患,为什么没有处理好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一百一十一集,二0二二年五月五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