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44集

慧利 2021年9月8日07:58:43
评论
361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再探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原色,我们都认识,也能指出某色为红,某色为绿,觉的很容易。可这七色,由色到名,最原始的出处在什么时代,是谁给它们起的名字分的颜色?已经无证可考了。大家世世代代都这样叫,就姑且这样吧,大家都很忙碌,谁又时间研究这些闲事呢?

可这真是闲的吗?不闲!佛不是在考问我们因色声眼,还是由眼生色吗!谁能将这哟法参透,他是圣人了。问题是大家都求名求利,早把事实真相忘记了。佛说这句经文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前人教我们,纵是七彩分明,我们也茫然若失,不知道它是什么,也无可名状,看到这一切也跟傻子一样。是我们的眼识出问题了吗?

没有,眼睛很健康。对睁着眼睛不认识的事物,老百姓叫做睁眼瞎。不是眼睛瞎了,而是自己知识面太浅,金银珠宝摆在面前不认识,当生铁卖给收破烂的。难道不是这样吗!明眼人有几个呢!什么是明眼人?就是事事通达者,圣贤人物。说我们是痴子,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我们不懂的地方太多了,懂的话,就没那么多烦恼。谁说自己是通家,这个不难鉴别,你看他整天乐呵呵呢,还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就这一点,吹牛的就露馅了,还需要用别的方法考验他吗!

那有同修要问了:世间上不是有很多聪明人吗?科学技术,政治能力等等,人家都不错。圣贤实话实说,六道当中没有一个明白人,都是糊涂人!聪明什么呢!聪明人早就出轮回了,谁还在轮回当中争名夺利,受苦受难?他满脑子都是名利,何来智慧!所谓的聪明,充其量是世智聪辩,圣贤看他只是玩些雕虫小技罢了。无所表示,就是一无所知。从何立界,佛这个警钟敲的很响:眼睛看物,只是个看,很机械。看到不认识,跟没有看到一回事。六根是自性的分支,本来是一体,通的。现在变成眼见识思,各自分工,很多工序,麻烦一大堆。

离开其他五根,对凡夫众来说,单独的一根没有用。而圣贤不用这些啰嗦,眼耳鼻舌身意,圣贤归为一处,一根就有六根的作用,而且无边无际。圣贤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凡夫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凡圣的方向截然相反。佛有没有身?佛身遍一切处。这个一切处是什么呢?是佛分身无数,同时应化在不同的维次空间,不同的国土度化不同的众生,凡夫没有这个能力。凡夫随业流转,身,就现在这一个。另一个身体出现,必须到这个身体终结以后,很局限也很无奈。

佛说的从何立界,这之间根本就没有界!从何而立!众生的业力不同,依报环境也不同,而佛陀无论应化在那一道,都住在一真法界。并不是佛的身体将虚空法界占完了,那其他众生就无容身之地了。众生跟佛是一体,也一个道理,佛看众生就是自己。

我们再看经文【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意思是,如果我们认为物相是由色产生的,那如果空中没有色,不就等于我们没有识性了吗!所以,说色相造成了眼识,那根本没有道理。无始劫来,大家轮回六道,对轮回中事烂熟于心,六道中的一切,那有我们不认识的!但被隔阴之迷暂时中断,记不起以前的事情。不但隔阴之迷能让记忆中断,人的一生,晚年记不起早年的事,也很常见。

记忆更差的,三年五年之前的事情都忘了。凡夫的心太庞杂,念头太多,脑子负担太重,累垮了记忆。佛接着说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虚空当中一法不立,我们整天看着虚空,什么都不干,不但很不现实,长期以往,恐怕你还真变成傻子。为什么呢?马克思老菩萨说得好,劳动创造了人!什么都不干的人,他的身体与大脑肯定出问题!中国古代有一个例子:因为政治斗争,一位皇子从出生下来就被人囚禁起来,什么都不让他接触,整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接触他的人都跟机器人一样,机械的给他做事,谁也不敢冒政治风险给他透露更多,那让当权者知道了要杀头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位皇子活到五十岁,控制他的政要们权柄失坠,他被救出来,可智力跟一两岁的幼儿一样,根本没法适应新的环境,不久就死了。我们的禅坐与念佛,会不会把人修成白痴?这不会。

这是我们在头脑正常的情况下,竭制狂热的正确方法,不是偷懒不劳动,更不是逃避现实进真空,这是修定的基本功。一个正常人,你不可能不接触现实当中的人与事,任何人离开大众都无法独自生存,凡夫如是,声闻缘觉也一样。

从这里,我们就联想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残酷的现实生活当中提炼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五十三参圆满了,我们的善财童子上品往生极乐世界,完成了师父文殊菩萨交给他的光荣使命。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这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四十四集,二零二一年九月七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