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26集

慧利 2021年8月21日19:34:01
评论
345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陰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陰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再探讨识阴。识,就是神识。没有了神识,人与动物就是一具空壳,神识错乱了,则不正常,成了精神病患者,整天疯疯癫癫,行为怪异。人的聪明与否,也是神识做用。有身体的情况下,它支配身体,没有身体的情况下,比如人死后的49天,中阴也也在活动,没有停住。四空天无身体,全是意思活动,因此,四空天又叫做灵界。佛家说的转识成智,转的就是识心。识心是怎么来的?自性起迷以后的副产品。有点象自性,但没自性的十全十美。

具体怎么说呢?神识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欲界,色界,无色界,自性则无边无际。佛作了一个比喻。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就是这样的。频伽瓶指身体,里面的空气指神识。频伽瓶是什么呢?就是瓶子。形状像伽陵频伽鸟的样子,故名频伽瓶。神识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随着各人的业力到处安身。

今世在这个地球上,来生在另一个星体上,运作的范围很大,就跟将装着空气的瓶子密封起来带到任何地方一样,空气都在里面,不会因为运行了很远路程而改变。这里的空气同时也指众生业力,瓶子是神识找到身体。当人在母腹中坐胎的时候,神识已经跟着进去了。与这个胎儿不弃不离。对号入座,不会错的。它为什么投到这家而不投到那家呢?随业流转,跟这家的父母有缘,恶缘善缘呢?不一定。

我们再说自性起迷的时候,当初的一念不觉,日子还勉强,后面越迷越深,身体越换越差,苦难越来越重。于本瓶地。应少虚空。什么意思呢?空气装进瓶子并且密封,将瓶子转到很远的地方,不会因为地方变了,里面的空气会也变了。这就是神识,它无论在那一道,你的他的我的,彼此之间不会出错。更不会因为维次空间不同而张冠李戴。正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空气是无形无状的。就跟神识一样,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但不能说它没有。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在他身上找神识,能找到吗?更近一点,在你自己身上找神识,找得来吗?因此,佛说识陰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说识阴虚妄,我们看看无常人生与六道轮回就一目了然。人生是一场梦,六道也是一场梦。识心作用下的境界,毫无意义,徒然给自己添点烦恼罢了。佛陀反复说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具体的说,就是我们未回归自性之前的境界,六道众生迷得重,四圣法界迷得轻。到了八地位,自性起用,距离成佛虽然不远,但还有点距离。
我们再复习五阴,由眼见的色阴——身体的受阴——意识的萌动,想阴——意识的活动,行阴——意识完全当家,识阴。佛说五阴虚妄。《般若心经》,佛陀开门见山对我们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就是我们熟悉的观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修行的功夫到达八地以后,完全看清了识心作用下的境界,都是虚妄相,无一真实。正因为观音菩萨看清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功夫升级,离一切苦,大慈大悲救度众生。心经上面的五蕴就是五阴。五阴产生七情六欲,我们被他害苦了。而心经所说的诸法空相,到底要我们空什么呢?将七情六欲转为理智,就叫做空。

我们找到了这个空,无所不能,跟佛一样。心经到归结,佛叫有缘众生持咒摄心。持咒摄心当然很好,但持到什么程度算有成就呢?要持到断八十八品见思惑,证到初果罗汉为有成就。门槛太高,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就老实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品烦恼都不断,以凡夫身而出轮回,人道众生个个行得,畜道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也不少。我们将转识成智的第一步走好,后面则一帆风顺。那如何走好第一步呢?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走对了。

楞严经第二篇到这里圆满了,明天开始,我们探讨第三篇。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二十六集,二零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