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记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领略了般若智慧,我们的修学功夫就上了新的高度,既不排斥诸法空相,也不迷信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回归常寂光净土、成就佛果更快速。何为迷信极乐世界?看不破、放不下,戒律不持,十善不修,高兴了念几句佛,不高兴了早把阿弥陀佛圣号丢去九霄云外,去人我是非,贪受六尘,还指望死的时候阿弥陀佛接引到极乐世界去享福:极乐世界是七宝成就,地面是纯金,穿的是无缝天衣,吃的是百味饮食,如意尽了!抱着这样的态度念佛,古大德说得好:喊破喉咙也枉然。烦恼习气没有减少,念佛功夫不得力,就往生不到极乐世界去。 我们要明白念佛的意义,一句佛号一句心,念佛,是将我们意识当中的杂质过滤掉,转识成智。虽然佛号不离心口,跟般若智慧是一个意思:一念制万念,心地清纯,不杂纤恶。念到心空,自然回归圆满佛果。临终的功夫在平常,那些临终身体健康,还保持清醒头脑、不迷不乱的念佛人,都是积德行善感来的大福,不修福就无福。偶然也有一辈子作恶多端、但命终十念佛号解脱出来的人,那是他前生下了大苦功念佛,临终一念之差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这辈子运气好,命尽时有人提醒他,他马上善根福德具备,回忆起上次的失误,不敢懈怠,毅然决然跟阿弥陀佛走了,不是侥幸碰来的运气。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要一五一十作功夫。般若智慧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解透了一切法空,不对立,不冲突。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这是须菩提尊者的体会,而我们念佛念到心中坦坦荡荡,包太虚而周沙界,般若智慧不就出现了吗!得闻是经,信解受持,信,是信佛说,诸经由圣人说出,圣人口中无戏言;解,是理论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将佛家的慈悲智慧运用的恰到好处。 是人则为第一希有,第一希有,就体现在我们能够万缘放下,一门深入,专精念佛,如来第一弟子就是如此行持的,佛早在《无量寿经》上印证过了。【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相,就无人我是非,一团和气;无人相,就无你我的对立,仁者无敌;无众生相,是诸法平等;无寿者相,就不高高在上,以佛身自居又生分别、执着。我们看到,佛门的善知识,大德高僧都心平气和,平易近人,智慧不失慈悲,和善但有尺度。处理问题恰到好处。对一切相不分别不执着,就无对立与牵缠,永远处在大自在境界。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这个非相,就是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就坏不了,也死不了,可我们没有见过世界上有不死的人,看淡了我相,知道身体都是假的,身外之物与名利是非自然就放下了。徒劳无益的贪名贪利,不过促使自己向下堕落而已。离一切诸相,就是将名利是非与毛病习气统统除掉,除的纤毫不染,如此,就成佛了。 须菩提尊者的报告清晰明朗,加深了我们学习《金刚经》的收益。听完须菩提的报告,佛说:【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佛肯定了须菩提尊者对《金刚经》的体会是正确的,一连用两个如是赞许他。佛说,如果有人学习了《金刚经》,能心平气和的接受金刚般若的教化,那功夫就不错了。不惊,不怖,不畏,是能参透一切法空的深理。很多人学到般若诸经,确实接受不了:我辛辛苦苦修了一场,希望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修到最后将一切都修没有了,还学什么佛?这就是固执己见放不下诸相,迷在相中出不来。 佛说的是真话,一切有相确实是虚妄,如若贪着诸相而不肯舍掉,看到《金刚经》,他确实惊怖、畏惧,不愿再学下去。对这种人,就劝他老实念佛,不要学的太多,他能够老实持戒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够了。净土宗的历代祖师大德都教学人安住在净土经论上坚定自己对往生极乐世界的信愿行,就是合格的修行人。 他的程度消化理解不了般若空义,就让他安心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不能让他再多学!往生极乐世界,五戒持好,十善修好,一门深入精进念佛,如此老实修下去,肯定够上往生极乐世界的资格,其他更深的经义,到极乐世界再参不迟,这样最安全,最可靠,成就最快。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五十九集,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评论